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具有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特色,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技术等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主要面向电气测量、轨道交通检测与控制等相关领域,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学生学习期间主要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传感与检测技术、工业过程自动检测与控制、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仪器仪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多学科基础理论与实用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和测控与仪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特别是电气测量和轨道交通检测与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应用能力。
二、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底蕴,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较高的职业素质,掌握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国际视野,能在仪器仪表、测试计量、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等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和项目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应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具有扎实的工程和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解决复杂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计量测试、计算机测控、智能化仪器仪表、智能信息处理、精密仪器设计与应用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与应用、产品技术开发和工程实施等工作.;
目标2:具备系统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够将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为复杂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具备进行相关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技术管理的能力;
目标3:具有工程项目组织、协作与管理能力以及有效的交流、沟通与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和多层次团队中胜任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
目标4: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科学技术素养,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在组织和开展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具有社会责任意识;
目标5: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与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实现自我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
三、毕业要求
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所需要的数学、物理学、工程基础和测控专业知识,能够将这些知识用于解决仪器仪表、自动化测试系统开发或集成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仪器仪表、自动化测试系统开发或集成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仪器仪表、自动化测试系统开发或集成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装置)或单元(部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仪器仪表、自动化测试系统开发或集成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仪器仪表、自动化测试系统开发或集成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在元件选型、模块设计和系统集成等环节,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现代仪器仪表、系统仿真与设计软件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效果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对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实践中,能够理解和评价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要求8:(职业规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要求10:(沟通):能够就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测试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要求11:(项目管理):具有工程意识、效益意识、多学科融合意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的达成途径
毕业要求 |
配套主要课程或教育培养措施 |
备 注 |
毕业要求1 |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A,智能仪器设计基础 |
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 |
毕业要求2 |
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A,信号与系统B,测控电路,电子仪器与测量A,智能仪器设计基础 |
毕业要求3 |
电路实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设计与制作实习,测控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
毕业要求4 |
大学物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A,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信号与系统B,传感器与检测技术A,过程控制与仪表,传感器技术课程设计, |
毕业要求5 |
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C语言),工程图学D,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A,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
毕业要求6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创业基础,认识实习,电工电子实训,综合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
毕业要求7 |
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训,电子设计与制作实习,过程控制与仪表课程设计,综合生产实习 |
毕业要求8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军事理论,就业指导,创业基础 |
毕业要求9 |
体育,模拟电子技术,认识实习,电工电子实训,毕业实习,第二课堂,毕业设计 |
毕业要求10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大学英语,过程控制与仪表课程设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活动,毕业设计 |
毕业要求11 |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设计与制作实习,智能仪器课程设计,过程控制与仪表课程设计,创新创业活动,毕业设计 |
毕业要求12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控专业概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A,自动控制原理A,传感器与检测技术A,过程控制与仪表 |
四、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最长修业年限按照学校相关办法执行。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取得规定的全部学分,德智体美劳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电路、信号与系统、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测控电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光电技术、过程控制与仪表。
六、毕业合格标准
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70学分,毕业论文(设计)合格。
理论教学学分要求:修满112学分,其中必修课98学分,选修课14学分(含通识教育选修课程6学分)。
实践教学学分要求:修满58学分,其中课内实践19学分、集中性实践35学分、第二课堂2学分、创新创业活动2学分。
七、培养方案附表
1.时间分配表
2.课程体系结构表
3.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
4.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5.培养方案进程表
6.集中性实践课程
1. 时间分配表
学期 周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备注 |
1 |
+ |
|
|
|
|
|
|
O |
|
2 |
★ |
|
|
|
|
|
|
O |
|
3 |
★ |
|
|
|
|
|
|
O |
|
4 |
|
|
|
|
|
|
|
O |
|
5 |
|
|
|
|
|
|
|
B |
|
6 |
|
|
|
|
|
|
|
B |
|
7 |
|
|
|
|
|
|
|
B |
|
8 |
|
|
|
|
|
|
|
B |
|
9 |
|
|
|
|
|
|
|
B |
|
10 |
|
|
O |
|
|
|
|
B |
|
11 |
|
|
O |
|
|
|
|
B |
|
12 |
|
|
O |
|
|
|
|
B |
|
13 |
|
|
|
|
|
O |
|
B |
|
14 |
|
|
|
|
|
O |
|
B |
|
15 |
|
|
|
O |
|
K |
|
B |
|
16 |
|
|
|
O |
K |
K |
O |
+ |
|
17 |
|
O |
|
K |
K |
K |
O |
|
|
18 |
|
: |
|
K |
: |
K |
: |
|
|
19 |
: |
: |
: |
: |
: |
: |
: |
|
|
理论教学 |
15 |
16 |
15 |
14 |
15 |
12 |
15 |
|
|
考试: |
1 |
2 |
1 |
1 |
2 |
1 |
2 |
|
|
实习 O |
|
1 |
3 |
2 |
|
2 |
2 |
4 |
|
课程设计 K |
|
|
|
2 |
2 |
4 |
|
|
|
毕业设计 B |
|
|
|
|
|
|
|
11 |
|
军训 ★ |
2 |
|
|
|
|
|
|
|
|
入毕教育 + |
1 |
|
|
|
|
|
|
1 |
|
合计 |
19 |
19 |
19 |
19 |
19 |
19 |
19 |
16 |
|
2. 课程体系结构表
课程体系结构 |
性质 |
学时 |
学分 |
学分 比例 |
备注 |
理论 教学 |
通识教育课 |
必修 |
504 |
29.5 |
17.35% |
|
选修 |
96 |
6 |
3.53% |
|
学科基础课 |
必修 |
764 |
47.5 |
27.94% |
|
专业课 |
必修 |
336 |
21 |
12.35% |
|
选修 |
128 |
8 |
4.71% |
|
小计 |
必修 |
1604 |
98 |
57.65% |
|
选修 |
224 |
14 |
8.24% |
|
实践 教学 |
课内实践 |
必修 |
370 |
19 |
11.18% |
|
集中性实践 |
必修 |
35周 |
35 |
20.59% |
|
创新创业活动 |
必修 |
48 |
2 |
1.18% |
|
第二课堂 |
必修 |
48 |
2 |
1.18% |
|
小计 |
|
- |
58 |
34.12% |
|
合计 |
理论 |
- |
112 |
65.88% |
|
实践 |
- |
58 |
34.12% |
|
必修 |
- |
156 |
91.76% |
|
选修 |
- |
14 |
8.24% |
|
毕业学分要求 |
170 |